1988 年

– 80年代,新加坡已连接几届成功的举办了亚洲大专辩论赛,反观马来西亚却没有一项大专级的华语辩论赛。

– 当时的隆雪工商总会文教组主任丹斯里吴德芳先生召集了各大专活跃团体的领导人,共同策略全辩。

– 教育部却以大专级的活动不应该由外间团体来办的理由而拒绝发给准证,比赛因此被迫腰斩。

– 1988年,马大华文学会毅然地传承了这个理想,坚决地争取主办这项赛会。

1989 年

– 当时的马大华文学会虽已获准成立,但未经允许正式注册,一切活动皆在校方的监视下进行。

– 在长时间积极争取及来自华社和各方面的协助下,第一届全国大专辩论会终于在当年的十月于马来亚大学东姑大礼堂获准举办。

– 马大副校长阿都拉昔皇家教授在全辩总决赛颁奖典礼上宣布马大华文学会正式获准注册,这也画下了全辩与马大华文学会难分难舍的牵绊。

2003 年

– 全辩开始转型,当年九辩的筹委为了升华全辩的地位价值,勇敢做出了革新,包过采用了新赛制,重新包装全辩,更将辩论首次搬上电视荧幕。

– 九辩改变了由1988年开始沿用的新加坡“亚辩” 赛制。

– 九辩的突破,是全辩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2005 年

– 马大队邀请各大专代表出席会议,讨论国辩遴选机制。

– 这场会议给予大马辩坛制度化遴选国家代表出征国辩的契机,并建立起“全辩冠军代表大马”机制。

 

2010 年

– 全辩于这一年与马大辩论队联办了908辩论海啸,邀请了数位知名政治人物参与这场辩论。

– 警方却以“不应邀请政治人物参与校园活动”为由逮捕了6名马大学生,扬言开除他们的学籍。

事发之后,学生受到各方面的声援,辩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也再次被社会所肯定。

– 自全辩十二开始,全辩的定位就更加明确了。

 

2014 年

– 全辩迎来25周年银禧,其中推出了一系列的策划,包过:

– 委任全辩大使,包括胡渐彪,李晓蕙,梁佑诚,黄聪涵,颜江翰等家喻户晓的明星辩手,呈现专业化的全辩形象。

– 创立全辩名人咖啡馆,共邀请25名活跃于社会的前辩手,共同谈辩论、聊全辩。

 

2018 年

– 全辩16遭遇母会,即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冻结事件。为了赛事的推进,全辩16在当届执委会的允许下,寻求6大华团联合主办第16届赛会(初赛圈)。

– 全辩16筹委会定下了两大方向,即孕育公民社会和竞技辩论专业化;同时,为了呈现专业化及精彩的赛事,筹委会都对赛程和赛制进行了改革,包过决赛圈将采用双败制制度以及增添了突击环节和教练指导的自由调动权。